第399章 梵净山(1 / 2)

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7844 字 2023-06-02

梵净山风景优美,佛寺林立,即便是古代,也是旅游的好去处。

程丹若和谢玄英没有显露身份,如平常的富家子弟,白天在山中游玩,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夜里便借宿佛寺,吃特色素斋。

山间空气好,人烟稀少,俗世的种种烦恼被隔绝在外,少见地清净。

可惜,这种清净通常十分短暂。

他们一行人衣饰富贵,护卫强壮,怎么看都是大户人家,和尚们修禅也不能不吃饭,难免要搭话。照了面,看见某人举世无双的脸孔,多半就能猜个囫囵了。

身份暴露,自然被请进禅寺,由主持方丈接待,介绍一下寺庙的风物,讨论一二佛法。

程丹若不想参与这种玄之又玄的讨论,无情地抛下丈夫,自己在周边转悠,顺便观察寺庙的经济来源。

只见殿塔辉宏,佛像慈眉,香火鼎盛,信众虔诚,又见广厦千万,良田连绵,稻谷成片,佃农弯腰,乍看去,果然是世外桃源。

——都不用交税。

至少在寺庙周边的这一片寺田,乃朝廷敕赐,均免赋税。

程丹若暗暗叹息,却没什么办法,历史上灭佛运动不止一次,可如今,各大佛教圣地辉煌依旧。

杀一二僧人容易,破百姓迷信难啊。

还是专心搞发展好了。

她客客气气地和知客打听,得知去年收成不错,便问:“梵净山佛光普照,气候得宜,种田之外,不妨再种些茶。”

若不论豪强大户习以为常的隐匿田地,通常情况下,山上敕赐的寺田免税,山外垦荒的田地则需交税,与百姓田地并无不同。

佛寺要发展,田地也是根本,然则贵州的地形摆在这里,家大业大的寺庙恳田也非易事,全靠布施补贴寺庙的财政。

是以,知客听闻她这话,拨弄两下佛珠:“种茶?”

“不错,若茶园雇佣当地百姓,可豁免部分赋税。”程丹若耐心道,“如今驿道两边劫匪伏法,商道畅通,贵寺何妨借此弘扬佛法呢?”

顿了顿,又道,“今后向卫所纳粮也方便。”

这事她也刚知道,原来,梵净山位于苗疆边界,难免受到苗人骚扰,为保寺庙安宁,佛寺通常会向卫所赠粮而求取庇护。

一旦给钱成了惯例,这笔钱就很难省掉了。

程丹若这话的意思便是,假如他们真的打算种茶,她可以给予方便,比如定下一个具体数目,每年规定就交多少钱,绝不涨价。

知客被戳中心事,思索不语。

程丹若点到为止,不再多说。以她现在的身份地位,不需要长篇大论,适当提点一句,他们自然会放心上。

话不在多,在分量。

“听说梵净山有睡佛,不知何处可看?”她转换话题。

知客忙回神:“施主这边请。”

-

程丹若在梵净山逗留了七八日,一面参观不同的美景,一面游说佛寺搞副业,开出不少优惠政策。

几家佛寺均有心动。

茶叶体积小,方便运输,容易储存,佛茶的噱头也很好,且他们香客众多,自带消费团体,根本不愁销路。

山地不好种粮食,种茶也很好啊,为什么不呢?

但梵净山毕竟是五大佛门圣地,大寺庙接待的达官贵戚数不胜数,总是略微矜持一些,并未立即表态。

程丹若更不着急了。

大寺庙内部僧职繁多,僧人之间的竞争倾轧不亚于官场,没那么快出结果。

她如常游览山水,只当是放了久违的暑假。

不得不说,山间气候宜人,除了冷不丁下场雨,其他都很好,晨钟暮鼓,生活规律,心也跟着静了下来。

谢玄英就比较忙了。

他登山画舆图,将此地的山势走向都记下来,大致弄清楚梵净山有几个峰头,多少大寨,甚至和寺中和尚讨论兵法,布置攻防。

程丹若算是发现了,古代士大夫有两大风雅事。

与名妓同游,与名僧辩道。

谢玄英俨然是后者。

难得看到他这么开心,她便也觉得愉悦,每天提着药篓上山,在僧人的指引下挖草药。

梵净山是一个庞大的天然药库,以灵芝、天麻、黄连、金银花闻名。且僧人制作佛药,早有栽培的意思,开辟了许多上好的药田。

程丹若考察过后,飞快和他们敲定了给生民药行供货的事。

有了利益捆绑,推进其他事儿就顺利许多。

临走前一日,几家寺庙便透出意思,打算尝试种茶。

程丹若没出钱,不好意思指指点点乱建议,只是强调:“无论汉苗,不妨多雇百姓,大家日子好过了,世道也就太平了。”

她戴高帽不要钱:“佛法无边界,夷人亦众生。”

僧人们:“……”

道理是这道理,可事情也没那么简单啊。

程丹若懂了,改而道:“雇工而非佃农,减税一成。”

不要想着买地让百姓种,自己收地租,得和尚们自己干活,才叫佛茶,百姓们也能多挣点工钱。

想想,又道,“前三年免过税。”

这很实际,僧人们都答应了。

程丹若舒口气。

虽说才刚开头,但如此一来,她对贵州的规划就算完成了大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