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出手,就捐了一个万元户出去。
“二哥,你说的是真是假啊?”
小玲不确定的问。
她感觉,她的二哥,越来越厉害了。
“这当然是真的。”
徐二龙道:“这个事,我说着玩有什么意思。”
“不行了,不行了,我的小心脏受不了。”
徐小玲夸张的捂着心窝子:“我得去缓缓,我家的万元户称号要飞了。”
张金芳听着这个,同样也是一脸的担忧。
这捐一万块钱出去,这是不是捐得太多了?连她这个成年人,也看不懂了。
不过,徐二龙的事,张金芳知晓自己没能力管,儿子大了,出息大了,不再是以前在她面前的小孩子。
徐二龙第二天,起了一大早。
背了几篇课文后,徐二龙才出门,去找袁记者。
“二龙,好久不见啊。”
袁记者看着他过来,上前紧紧握着他的手,这模样,仿佛是许久不见的亲兄弟。
“吃过早饭没有?我请你吃早饭。”
徐二龙笑道。
“好,刚好出门,正准备随便对付一口呢。”
袁记者笑着说。
两人就近找了一家包子铺,点了两笼小笼包,又加了两碗稀饭,两人边吃边聊。
“我想捐款一万元出来,救助那些大熊猫,你说,这事有没有宣传的必要?”
徐二龙问着袁记者.袁记者噎住了。
也不知道是被包子给噎住的,还是被徐二龙这句话给噎住的。
徐二龙轻拍着他的后背,替他顺着气:“你慢点啊,别噎着了。”
袁记者噎下包子,长长舒了一口气,才道:“你这是跟我揣着明白装糊涂呢?你想想啊,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捐款救助大熊猫,只要跟大熊猫沾边的事,都值得宣传。”
不放心的,他又追问徐二龙:“你真的打算捐一万块钱?”
徐二龙其实也是在想确定,这一万块钱值不值得捐。
他这人做事,一惯是好事要做、名也要留的那种人。
做好事不图名,只默默奉献,不符合他的性格。
“你说说,现在你们知道的,捐款最多的是多少?”
徐二龙问着袁记者。
袁记者道:“捐款最多是多少,私人是没有多少,但是,我有印象的,就是国外的那个总统夫人,她捐的是她们国家学龄儿童捐献的1.3万美刀。”
这是目前袁记者知晓的,最大的一笔捐款。
徐二龙估算了一下现在的这个汇率。
在八十年代,国内的汇率政策采取的是双轨制。
而这个汇率,也是随着年代在波动。
比如,八零年的时候,美刀兑人民币是1比1.5,而到了今年,这汇率就变成了1比2.3,等到89年的时候,汇率就变成了1比4.7。
有的人,总以为那时候RMB被高估,其实认真的想一想,其实也没有高估。
那时候的货币面值少,工人的普遍工资才三四十元,这个汇率不算高。
按今年的汇率,是1比2.3,这捐款1.3万美刀,折合成RMB,差不多就是三万块钱左右。
这三万块钱,确实算数额比较大的,不过,这是人家一个国家所有学龄儿童捐献的,怎么看,也算是官方的一种捐款形式。
喜欢逼我搬砖供堂哥读大学?想得美()逼我搬砖供堂哥读大学?想得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