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哪1个时期,宣传工作都很重要。
所以市里和县里的电视台,全都热情洋溢报道了这次奠基。
但是在9十年代初期,最重要的宣传方式并非电视,而是报纸或者杂志,那才是宣传的主阵地。
这年代的记者很有才华,并且采访之时愿意深挖,经常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,用最朴实方式引起人的共鸣。
比如,沂城晚报刊登的1篇专刊。
这篇专刊并不是记者写的,反而像是1个学生的口吻,文字并不精炼,语句也不高深,然而当人们阅读全文之后,忍不住都在心里感慨1声。
这篇文章的标题是:《我的老家,青山乡》。
全文如下:
我的老家,青山乡。
众所周知,这是1个穷地方。
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心里曾有1份骄傲,因为村里的几个老爷爷经常跟我说,我们这里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……
打过抗日战争。
打过解放战争。
爷爷们年轻之时参军,跟着部队南征北战,奶奶们则是拥军支前,没日没夜的烙煎饼,家里最后1口粮食拿出来,送到前线上支援战场。
爷爷们跟我说,那年月的我们全民皆兵。
我们出动几百万民众拥军,用小车推着物资跟着部队走。
战士们没鞋穿的时候,整座大山腹地发动起来,奶奶们1夜之间,做出几万双布鞋。
用的,是她们结婚时的花布。
那曾是她们压在柜子最里面不舍用的布。
拥军,支前。
我们这里人人踊跃,无愧于革命老区的名声。
据说有1次紧急战事,战士们需要迅速过河,奶奶们拆掉家里的门板,大冬天的跳进了河里。
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,扛着浸水之后沉重的门板,以平民之力,架起1座浮桥……
“同志们,过桥!”
“你们男人敢牺牲,我们女人同样敢牺牲。”
“为了战争的胜利,不要怕我们扛不住。”
奶奶们坚决的声音,让许多战士潸然落泪,前方炮火连天的巨响,似乎都被奶奶们的声音掩盖。
那种无畏,那种坚决……
以柔弱妇女之身,肩扛1场战事的希望。
战事打赢了!
奶奶们的身体却落下了病。
由于长时间泡在冰冷河水里,她们很多人失去了生育能力。
这些听起来像是故事,但却并不是故事,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,是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的事。
解放军1位元帅曾经发出感慨,对我们这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,他说:忘不了啊,我忘不了,蒙山腹地的群众用乳汁养育革命,用小车推动了历史……
拥军,支前!
我们问心无愧。
但是建国之后,我们并没有向国家讨要功劳,爷爷们脱下军装,回来老家务农,奶奶们种菜织布,过着平静的生活。
我们不向上面伸手讨要,我们默默忍受着贫穷。
安贫乐道!
这本应该是被人尊敬的胸怀!
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,安贫乐道成了1个笑话。
外面的人开始嘲笑我们穷。
笑我们吃不起饭,笑我们穿不起衣,笑我们这里的孩子上不起学,笑我们这里的老人看不起病。
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啊,他们根本不知道,我们曾经为这个国家的建立,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付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