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4 章 014(1 / 2)

肆火 树延 8153 字 5个月前

第14章

长久的沉默。

迟雾耳垂微烫,望向他:“你刚喊什么?”

“小青梅。”背逆暖色灯光,谈屹臣双手环臂抱在胸前,微俯着她勾唇:“怎么了?”

迟雾面上清冷,神色如常地开口:“谁教你这么喊的?”

“这么喊不对?”谈屹臣噙着笑,语调随意:“不喊小青梅那喊什么,喊小宝贝?”

“……”

见她不说话,谈屹臣扬眉,挺正经地给她补了一句:“晚安,小宝贝。”

“……”

迟雾打算关门,撂下一句你爱怎么喊怎么喊。

“嗯。”谈屹臣站在原地,宽松舒适地睡衣衬得他身姿颀长,他倚着墙乐,坦坦荡荡地看她:“好的,小宝贝。”

迟雾:……

一夜过去,迟雾睡到自然醒。

摸到床头的手机,她微眯看一眼,才九点,她穿上衣服下床,穿上拖鞋,睡意未消开门往外走。

阳光透过落地窗延伸至地板,除了外面传来的轻微噪音,公寓内静悄悄的,直到迟雾看到餐桌上留的一张便签纸。

【出去有点事,早饭记得吃。】

迟雾放下那张纸条,桌子上有两片面包,一瓶还温热的鲜奶。

洗漱完,她坐下,不着急地把早饭吃完,才回卧室收拾东西,全部带走,离开。

步入六月份后,南城气温增高,出门的欲望减少,在家里待的第四天,迟雾收到李溪藤的消息,约她逛街。

南城的商圈在整个亚洲都排得上号,各类专柜百货商场一应俱全,地铁通道人来人往行色匆忙,不时从前方灌进来一阵疾风,地铁一趟趟呼啸着过去。

在第四趟地铁过去的时候,李溪藤才从另一个方向缓步走过来。

“等着急没?”她问。

“还成。”迟雾递给她一杯咖啡。

李溪藤暑假在做家教,有两家,每家一周三节课。

两人约的四点,但她那边补课的学生频频出现问题,拖了半个小时才结束。

从十二号出口出去,这边有个地下商场,琳琅满目的小玩意,顾客年轻人和学生居多,很多有意思的小店铺,平均价格比周边几个商场亲民。

“这耳环怎么样?”李溪藤弯腰,拿起一个挂在橱窗上的墨绿色耳环放在自己耳垂边比较。

迟雾回过头看一眼:“挺好。”

“行,听你的。”李溪藤拿上这对耳环,到收银台结账。

品牌店前,店员穿着精致,站在门口面带笑容标准地打量来来往往的潜在顾客。

迟雾没打耳洞,出首饰店后,两人一起在几家服装店逛了会,挑衣服。

路过一件印花牛仔挂脖吊带,李溪藤停下,把衣服摘下来放到迟雾胸前比了下:“试一试?出去玩穿不错。”

“好。”迟雾没说什么,把衣服接过来,往试衣间走,李溪藤也拿着刚挑的两件走到

隔壁那间试衣间。

没过多久,迟雾换好衣服出来,李溪藤紧随其后,刚拉开遮挡帘视线就情不自禁地被吸引,打量起迟雾腰间隐约的马甲线。

衣服吊带布料只有前胸一片,设计感偏重,她身材好,试衣服不挑,基本都能驾驭得住,虽然性格冷,但另一方面来看,这人臭着一张脸就挺拽,穿这种衣服,辣死个人。

迟雾黑发随意地披散在肩膀处,清清冷冷地往那一站就很撩人,劲儿劲儿的。

看完腰,李溪藤又瞄一眼迟雾的沟。

嚯,挺明显的弧度,这还不是挤出来的,以后不知道便宜哪小子。

“是挺好看的吧。”李溪藤坐在休息座椅上,侧过脑袋满意地看试衣镜里的迟雾。

“嗯。”定好后,迟雾回试衣间,拿上衣服刷卡买单。

傍晚六点过后,到下班、放学时间,商场迎来一天中人流的高峰期。

人声鼎沸,看不见室外,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,李溪藤在手机上看周边推荐,选定一家吃晚饭。

餐厅在地下商场外面,一家轻食为主的网红店。

夜间的南城相比白日不那么嘈杂,梧桐黑影绰绰,两人一起漫步在路边,马路中央车辆急速来往。

店内顾客多是年轻女孩,点好单走上二楼露台,白色的欧式围栏,迟雾和李溪藤坐在阳台圆桌两侧,桌上一瓶红酒,一份意面,一盘白灼,两份黑椒牛肉蔬菜沙拉。

“赵炎说上次那个周边游的事情,准备到明市,那边有个岛看上去还行。”李溪藤搁下刀叉:“你觉得呢?”

“海岛?”迟雾回问,明市靠海。

“嗯。”李溪藤掏出随身带的镜子,啪嗒一声打开,旋转拧出口红补涂,手指擦掉溢出唇边的唇渍,在脑中回想下:“本来是定在沪市,炮台公园那边,我一个一年四季都在沪市上学的人,懒得往那故地重游,就改在明市了,你看呢?”

“都行。”迟雾没什么想法,去哪玩去哪座城市对她区别不大。

她这两天也在联系,高考成绩不出意外的话,八月份会有个短期实习,大概就在沪市。

说完,她正吃着,身后突然有人过来,拍了一下迟雾,她回过头。

成羽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她身后。

“好巧。”成羽微笑,马尾改成放下来散开,烫了微卷,和她打招呼:“我和楚勋刚上二楼就看见你了。”

迟雾没太多反应,丝毫没她的热络,只顺着她的话往她身后看了眼。

楚勋正站在楼梯口,穿运动装,手里拿两个从娃娃机里抓出的娃娃,发现迟雾视线朝他看去,只好腾出一只手,僵硬地向她挥手,表情不怎么自然。

“你朋友?”李溪藤瞄一眼成羽和她身后的楚勋问。

“嗯。”迟雾身体稍稍坐正了,发懒地往身后的椅背靠过去,答:“同学。”